“党建+人才”“党建+服务” 探索“党建+学习”“党建+团建” 四融工作模式
海南省海口旅游职业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牢牢抓住全面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任务,努力提升党建工作质量和水平。学校坚持以党建为统领、以改革促发展,丰富和拓展“两学一做”内涵和外延,探索“党建+”四融工作模式,有效促进了学校新发展,成为海口市“基层党建工作示范点”“先进基层党组织”。
党建+学习 拧紧政治思想的总开关
学是基础,做是关键。为了打牢基础,学校坚持打造学习型组织,确定5个学习主体为班子成员、党员干部、支部委员、支部党员和党小组,尤其是“关键少数”的班子成员带头学、带头做。党员学习教育抓在日常、严在经常,做到“三定三有”,即定学习时间、定学习地点、定学习内容,有学习计划、有学习记录、有学习体会。学习方式立体化,包括专家辅导、观看专题节目、知识竞赛、参观红色基地、线上线下学习等,做到入脑入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同时,用党的建设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和指导实践,全面提升“四个意识”和“四个自信”,理解明确“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学校党总支被海口市委宣传部、组织部评为“海口市创新学习型党组织”。
党建+团建 培养祖国未来的生力军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为培养党的建设事业的后备军,学校党总支高度重视团建工作,把团建工作纳入党建工作整体布局,搭建3个平台。
一是创建青年党校。从2005年起,校团委每年举办一期青年党校培训班,党总支委员人人授课、年年参加,学员都是经过班主任和科任教师推荐的优秀团员、优秀学生干部。通过党校学习,他们了解党、热爱党,提高了政治觉悟,团员青年政治上要求进步,进而带动校风学风进一步改善。目前,校团委已经举办13期培训班,共有1000余人结业,其中有900多人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二是搭建青年志愿平台。目前,学校在册青年学生志愿者有1353名,他们发挥专业特长和技能优势,服务街道、社区,活跃在国家、省、市各项重大赛事和重要会议现场。近3年来,他们服务街道、社区15个,服务时长超过2.48万小时;他们参与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博鳌亚洲论坛、北京APEC会议等国内外高端会议志愿服务工作近400人次,如连续10余年参加博鳌论坛志愿服务工作,获得“钻石合作单位”“战略合作单位”称号。学校多次获评海口市“最佳志愿服务组织”,有效激发了年轻团干部和青年学生的活力。
三是发起青年“约吧”。每月第一周,校团委发起校长与青年学生的“约吧”活动,搭起学生和学校互动平台,学生参与学校管理,倾诉心中烦恼,师生互学互助。近年来,在校党总支和上级团组织的领导下,校团委引领青年成长成才,取得骄人成绩。校团委先后被评为“全国五四红旗团委”“海南省学雷锋活动示范单位”等,团委书记王平康被评为“海南省优秀共青团干部”,优秀毕业生王伟被选送参加团中央“奋斗的青春最美丽”全国宣讲团进行巡回宣讲。
党建+人才 培养教育教学的领头羊
教师是学校教育的主体,教育事业需要一批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教师。学校党总支提出“教师—骨干教师—名师”的三阶培养思路,采用培训制、导学制、项目制、比赛制、课题制、教改制等6种方式培养师资。如在导学制中,打造书香校园,举办教师阅读节活动,引导教师学高身正,并通过技能大赛以赛促教、以赛促研。学校今年出版8本教育教学专著,营造良好的教学教研氛围,提升学校党建工作活力,激发师生创先争优动力。目前,学校有海南省特级教师1人、省级专业带头人工作室主持人2人、省级骨干教师10人、海南省“琼菜”大师2人和“琼菜”名师3人、入选原国家旅游局“万名旅游英才计划”项目6人;党员教师获得全国巾帼建功标兵、海南省优秀校长、全国“我身边的好老师”等诸多殊荣。
党建+服务 打通学校社区的贴心路
学校党组织与社区党组织加强交流、共享资源、良性互动、共同发展。为“振兴乡村”,学校与美兰区政府联合创办“农民就业培训基地”,发挥职业教育的社会服务效应,为该区农民转产提供就业培训。自海口市开展“双创”活动以来,学校组织党员教师参与社区“双创”建设活动,将社区作为党员志愿者服务阵地,党员教师定期做好文明交通志愿者服务工作,适时为社区居民提供文明礼仪宣讲、面点制作培训、食品营养咨询等贴心、暖心的志愿服务,赢得社区群众的普遍赞扬。
“党建+”四融工作模式,有力助推了学校发展。学校荣获首批“海南省文明校园”;2018年在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得11个一等奖;成为中国烹饪协会“注册中国烹饪(餐饮服务)大师、名师海南培训基地”;荣获中国餐饮30年桃李芬芳卓越奖;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获评原国家旅游局旅游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示范基地;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专业获评教育部、原国家旅游局全国职业院校旅游类示范专业点。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需要继续夯实党建工作,不断创新,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加快建设有特色的中职学校,扛起建设美好新海南的责任担当。